投资、移民或留学加拿大,加拿大投资理财资讯
2013/08/09加拿大报税

Comments Off on 加拿大华人:年收入5至10万的家庭最吃亏!

加拿大华人:年收入5至10万的家庭最吃亏!

这几天又到了报税季节了,跟朋友打电话,谈的都是和报税有关的问题。

加拿大的税实在是高的令人胆寒,虽说我们的确也享受到了很好的福利,但是钱这个臭哄哄的东西,比臭豆腐更让人难以抗拒,有谁的生活不需要丰富的金钱呢。有了钱,想吃多少臭豆腐就吃多少臭豆腐。所以,有办法,大家都想合理避税。

目前来讲,避税的最好途径就是买RRSP,这可以直接减去我们的净收入。

几个混得马马虎虎的朋友收入都还可以,但是一问是否买RRSP,各个都连声叹息。“我们哪里有钱买啊”!对于一个三四口之家来说,一年收入七八万,其实是刚刚够生活。钱从单位拿出来,就被砍了一截,出去买点生活用品,看着价格不高,买完一算帐,加上个百分之十五的税,那价格好象翻了一倍似的,掏得人心口疼,这里里外外各砍一刀,再加上飞涨的油价,每月定时扣去的贷款,地税,各种UTILITY,保险,通讯费用,大家几乎都是月月光,再看看自己欠银行的钱,合人民币一算,人人百万负翁啊。 继续阅读 »

加拿大报税

Comments Off on 高福利国家的个人付出和回报 – 谈谈加拿大的税收制度

高福利国家的个人付出和回报 – 谈谈加拿大的税收制度

一位从国内移民过来的朋友,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选择了读书,在聊天的时候感叹:“一分钱都还没贡献就已经收了一堆的福利,都觉得不好意思接受。”

谁都知道加拿大是个高福利国家。穷人教育一路免费,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3.1%。在加拿大,如果没有收入来源,单身可每月领取500到700加元(1加元约合6.06元人民币)的生活保障金,三口之家每月可领取1100到1300加元的生活保障金,如果一直没工作,这笔钱可一直领下去,直到死亡。任何65岁以上的公民不管过去工作与否或工作时间长短,均可申请联邦养老金。

但是,在加拿大你也别想发大财,高福利国家并不是个个都成富翁。有人说,加拿大是“万税之国”,这当然有些过头,但加拿大确实是世界上税负最重的国家之一。高福利来自高税收,此话不假。个人向国家纳税,国家保证人民安定富足地生活,在加拿大这类国家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究竟加拿大的税收负担对于每个人来说有多重,个人又从国家中得到多少福利呢?我移居加拿大近半年,就以切身体验谈谈这个国家的税制、福利情况。

付出:税负确实比较高 继续阅读 »

2013/01/16加拿大报税

Comments Off on 2013加拿大报税季将至 2月11日起可电子退税

2013加拿大报税季将至 2月11日起可电子退税

2013年的报税季将至,各种税务优惠和退税项目复杂繁多。自2013年2月11日起,您便可以使用NETFILE网上系统自己报税,或者也可以咨询各大中介和会计理财中心代理退税。

NETFILE个人在线电子报税页面:http://www.cra-arc.gc.ca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优惠政策需要退税时自己提供完整的资料。大家在报税时,检查自己是否符合申报政府近年推出的多达15项的税务优惠政策,以取得最大限度的退税。

自2006年以来,联邦政府已推出或改进的税务优惠政策包括:

家庭护理者税务优惠(Family Caregiver Tax Credit):首次适用于2012年度的最新税务优惠政策。凡在家照顾生病的配偶、同居配偶、年幼子女和其他经济上倚赖报税者的人,可申报最多2,000元或税率为15%的税务优惠。

医疗支出税务优惠政策(The Medical Expense Tax Credit):联邦政府全面认可家庭护理者(caregiver)对其经济倚赖者的医疗及残障方面的支出,取消原来支出不得超过1万元的上限。

首次置业者税务优惠政策(The First-Time Home Buyers’ Tax Credit):允许首次置业者申报置业过程中的部分费用,如律师费等,用于减税用途。

儿童文体活动税务优惠政策(The Children’s Fitness Tax Credit):凡支出儿童文体活动,可以申报最多500元、税率15%的退税优惠。

儿童艺术活动税务优惠(The Children’s Arts Tax Credit):凡支付儿童艺术、文化及其它活动项目如音乐课、补习班等的家庭,可以申报最多500元、税率15%的相关费用支出。

教材支出税务优惠(The Textbook Tax Credit):允许学生在学费和教育费税务优惠之外,单独申报教材费用支出。

小企业僱员税务优惠政策(The Hiring Credit for Small Business):符合有关规定,并且在2012年度比上一年支付更多失业保险(EI)金的小型企业,可申请这项税务优惠,每个创造就业职位的企业最多可获得1,000元退税。

鼓励创造学徒工作职位税务优惠(The Apprenticeship Job Creation Tax Credit):凡增设学徒工作职位、符合相关规定的企业,可申报相当于每名学徒收入10%、每个职位最高2,000元的税务优惠。在2011年度全国有1万个企业申请了这项退税。工匠添购工具税务优惠(The Tradesperson’s Tool Deduction),允许工匠在报税收入中扣除部分在当年购买工具的花费和支出。

免税储蓄账户(The Tax-Free Savings Account),可以令加拿大人开设一个特别储蓄账户、通过收取利息或是多种投资方式获得收入,而不用缴所得税。

注册残障储蓄计划(The Registered Disability Savings Plan):帮残障人士及其家庭的长期储蓄计划。

公车月票税务优惠(The Public Transit Tax Credit):可全额申报用于当年公共交通月票支出。

义务消防员税务优惠(The Volunteer Firefighters’ Tax Credit):凡一年内在社区消防局内担任义消超过200小时的人士,可申报这项税务优惠。

部分内容参考自星岛日报

加拿大报税

Comments Off on 加国新移民在报税原则上的疑问和误区

加国新移民在报税原则上的疑问和误区

一、概念不清造成误解

1、Enter the date you became a resident of Canada(请填上你成为加拿大居民的日期),但凡报税、申请牛奶金、GST 退税等,填表时肯定会填到这个内容,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我们自从移民登陆第一日,就是加拿大的永久居民了,所以毫不犹豫地在税表上填上了首次登陆的日期,作为 the date you became a resident of Canada 的答案。但是,此 resident 与彼 resident 其实是有差别的。

我们枫叶卡上成为加国永久居民 permanent resident 的日子是移民局执行的法律意义上的日期,之后填写一切有关我们国际身份信息时一律以这个日期为准。但与税务相关的信息和这个信息是有不同的,税务局只想知道你什么时候成为税务意义上的 resident,他们执行的是税法意义上的日期。移民局与税务局,分岭而治,河水不犯井水;

当然,对于大部分移民落地即长期居住的人士,这两个日子就是同一日;但对于短登一下且未与加国建立居住联系的人士,他们移民意义上的成为 permanent resident 的日是短登日,而成为税务意义上的 resident 日应该从长登日算起。

2、税务概念上还有 resident 和 non-resident 的区别,resident 要报税,non-resident 可以不用报税。与加国有居住联系的人,如果长期居住、工作于加拿大的人,无疑就是 resident 了;如果与加国切断联系,没有长期居住处所、也没有能“产生价值”的物资在加国(比如工作、房子、存折),就可以判定为 non-resident 了。另加一种:只要申请并领取了 CCTB (牛奶金)和 GST 退税,就等同宣布自己是 resident 了。

3、以上概念搞不清楚,往往在税务上产生误会,这些误会集中出现在我们那些短登的移民身上,因为很多人很清楚自己短暂停留几日,不与加拿大建立居住联系,自然就是 non-resident 了,于是回国待了两三年都没有报税。OK,到这一步为止,没错!

长登以后,与加国建立了居住联系,人们就自然履行起报税的义务,很好!但当填税表时,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个句子的错误理解,把 the date you became a resident of Canada 的日子填成了两三年前短登的日子,误会就开始了……

之后,税务局在 confused 之下可能作出两种错误判断:

1)此人前两(三年)就成为税务 resident 了,但漏报了两(三)年的税,需要补报!

2)此人两三年没报税,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短登”客,判作 non-resident,但他又领取了牛奶金,所以,牛奶金得追回来,并征收利息!误会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短登情况下,填写税务相关信息的登陆日期与移民相关信息的登陆日期是不同的!这个概念一定要理清,而且这样填写是正常而合理的,不用担心这种不同会产生不良后果。

二、新移民几种典型居住情况下的税务安排

上面说到,用长登日子算作正式成为税务 resident 的开始,相信大家都理解了;不过大部分家庭在短登期间,都办理了一些与加拿大有关联的手续,比如办了工卡、医疗卡、银行帐户、申请了牛奶金/GST 退税等等,这些情况,好象不太符合 non-resident 的定义,会不会给新移民添上了“与加国产生居住联系”的因素,而需要报税呢?我们通过几种典型的“短登案例”来分析分析:

1、全家短登回国,但领了工卡、医疗卡、开了银行帐户

虽然税局为了区别谁该报税谁不该报税,将居民细分为 Resident, Non-Resident, Deemed Resident, Deemed Non-Resident, Part-Year Resident,但对于大部分新移民,我觉得无须那么复杂,抓大放小就可以:你要是认为你总是要回加拿大长居的,那你可以从短登之日起就当税务 resident,你按时报税就是了(报海外收入),以上问题就不是问题,情况相对简单,这里我们暂时不讨论;而如果你觉得你这几年肯定生活重心是在中国,你想当税务 non-resident,但又有以上问题的疑惑,请看以下解读:

1)工卡只是一个社会保险号,如果申领了但没有用在经济活动上,与报不报税没什么必然联系,有工卡也可以是 non-resident;

2)医疗卡是参加了医疗保险的凭证,像 BC 省,持有人是要交费医疗保险费的, 对短登人士来说,不在加拿大居住却每月交纳费用一点不划算,所以一般很少短登的人去申请这个医疗卡,因此也与报税关系不大;但像安省,申请人是不用先交纳费用就可以享受的,所以也有短登的人申请了,不过这个保险的费用是在报税时作为计算项目反映出来的,也就是说,安省居民申请了医疗卡,原则上是要报税的,不过不用担心,无论哪个省的居民,如果离开加拿大了,可以通知医疗卫生局停止这个保险的,那就可以是 non-resident 了;

3)银行帐户,这个复杂一点,因为如果申请了银行帐户,那就肯定产生经济活动了,那么就不属于税务 non-resident,但如果仅仅是因为一年几十块的利息而隆而重之地报税,也太不值得。其实,是有解决办法的:

如果短登人士决定这次回国要比较久才回加拿大而且回加拿大之前不打算报税,你仍然可以开通银行帐户,但开通时要跟银行声明你是税务 non-resident,那么银行就要你提供在中国长期居住的地址作为正式地址,之后到了报税季节,银行就会在你的利息中直接扣取收入税转给税局,然后把完税记录 NR4 寄给你,你仍然是税务 non-resident;

如果不知道这个方式又开通了帐户,银行就当作你是税务 resident,税季就会寄一份 T5 给你并抄送一份给税局,让你自己根据上面写的利息收入跟税局报收入税。如果这时你人在中国,没有向税局报税,是属于漏税了。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先通知银行将你改为税务 non-resident,然后向税局解释你一家的居住重心是在中国,你定义自己为 non-resident,税局在向你征收你漏交的税款后就没有问题了,你仍然是税务 non-resident;

4)牛奶金/GST退税,顾名思义,是一个税务 resident 因为抚养家庭成员的收入。税局会根据你提供的,成为税务 resident 之前两年的海外收入,计算后“送”给你一年的牛奶金/GST退税,因此,很多人登陆后就申请了。

但其实,一旦申请了牛奶金,就等于宣布自己是税务 resident 了,道理很简单,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对于一登陆就全家在加拿大居住的家庭,这个当然不成问题,但对于短登然后全家离开,又认为自己是 non-resident 不打算报税的情况,这个津贴就拿得“太早”了!之后一旦开始报税,税局要么要求你补报漏报的几年税,要么要求你不用补报税,但你要退回最初一年所领取的牛奶金/GST退税。如果你发现,哎呀,我就是这种短登没报税又领了牛奶金的情况怎么办?不用慌,还是有解决之道:如果你想做税务 non-resident,你应该说明情况并把领到的牛奶金/GST退税退回给税局,当你长登后,再重新申请牛奶金/GST退税(切记把“成为居民日”填作长登日),税局还是会平等对待,“送”你一年的牛奶金/GST退税的!

综上所述,全家短登回国,既可算作税务 resident,也可算作税务 non-resident(但是家庭成员要统一,不要一个算 resident 另一个算 non-resident),即使领了工卡、医疗卡、开了银行帐户等等,通过资料修正,仍然可以算作税务 non- resident。

2、短登后一方回国,另一方和小孩留在加拿大

加拿大税务部定义一个人是不是与加国有居住联系,经常用到一个判断因素:配偶和小孩是否在加拿大居住?如果是,即使那个人很长时间没有回加拿大,他(她)也通常被划为与加拿大有联系的税务居民。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夫妻两方都应被视为税务居民。

可也有人会有异议,他们认为,和小孩留在加拿大的一方因为有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所以就是税务居民无疑;问题是在中国的一方,那一方长期留在中国,如果期间没接收任何源自加拿大的经济收益,夫妇双方财政也能独立,那么在中国的一方也应该能算作税务 non-resident 而不用给加拿大纳税(特别是在国内收入很高的人士,如果给加拿大报税,钱就无端少了一大截)。理论上是对的,不过……

在西方人心目中,家庭的完整性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通常一个人要到外国工作进修,其配偶和小孩都会跟着一起迁移,他们很难想象中国人的这种一方留守,另一方长期做“太空人”的分居方式,更对这种状态下好几年家庭关系仍然牢固觉得匪夷所思!

所以,如果家庭成员中一方定位为税务居民,另一方定位为非税务居民,用的是不同的地址,而双方又不是法定的分居状态,税局会认为这种情况非同小可,会催促没报税的一方报税,或者要求当事人给予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申请 non-resident 一方可以把情况说清楚,说明自己这几年的生活重心都放在中国,没有什么经济活动或财务联系在加拿大,夫妻双方的财政是独立的云云等等。

如果解释得通,税局也可能会承认这种组合,这样在中国的一方就可以不用报税了,但在加拿大的一方就不能享受报税时的“配偶免税额”一项;而至于牛奶金/GST退税,因为一方和小孩都在加拿大居住,所以是可以享受的,但应该只由留守的一方申请(类似于单亲家庭),另一方不予计算;如果一开头申请时是以两夫妻名义申请,那么要通知税局修正。

综上所述,短登后一方回国,另一方和小孩留在加拿大的这种情况,除非在中国的一方真的与在加拿大的一方财政独立、没有加拿大方面的经济来源、中国年收入很高(折算加元大概 4 万以上吧),可以尝试申请 non-resident 来豁免纳税,但如果以上因素有其中一条不符合,还是顺应潮流,全家纳税吧!

3、短登后一方和小孩回国,另一方留在加拿大

根据第 2 点的原理,这种情况下,一般也是夫妻双方都视为税务居民,向加拿大报税的。但这里跟第 2 点不同的是,小孩不在加拿大!引申出来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小孩不在加拿大,应不应该拿牛奶金?

根据上文我们详解的牛奶金的申领条件可以知道,如果客人是短登后一方和小孩回国的,另一方留在加拿大,一般情况下,夫妻都可算作是加拿大税务 resident,应履行报税的义务,而且即使小孩随一方在中国,也符合领取牛奶金/GST退税的条件的,还是那句: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牛奶金/GST退税本身就是对履行报税义务的纳税人发放的税务优惠嘛!

三、短登究竟应该办理哪些申请手续

上面说了那么多,大家如果理解了,其实短登应该办哪些手续心中的答案也出来了。

很多人说:移民如鸡肋!签证拿到了,究竟到不到加拿大定居,成为每个准移民必须选择的“人生试题”,最终一部分人都选择了“短登”这个缓兵之计。但短登并不是最终答案,所以我们最好决定短登的同时,再寻找多一个答案:短登后再去不去定居?不同的决定,在短登时就有不同的办事程序:

1、当一家人短登后一同回国,以后打算长登,那么你们可以在短登时办理工卡、银行卡、牛奶金、GST 退税和驾照,不要办医疗卡(长登再办),第二年年初,向税局报税;

2、当一家人短登后一同回国,放弃的想法比较强烈,那么你们就什么证照都不需要办理,也不需要报税,切记,这种情况下申请牛奶金和GST退税是违反税务条例的,一旦被抽查到后果很严重;

3、当一家人短登后一同回国,仍然处在思想斗争没有答案中,那么你们可以办工卡、银行卡并告诉银行是 non-resident,不要办医疗卡、牛奶金、GST退税,驾照建议不办,都等长登再办,短登第二年不需要报税;

4、当一家人短登后,一方留守或短期内长登,另一方回国但打算做税务居民来年报税,你们可以办工卡、银行卡、信用卡、牛奶金、GST退税、驾照,留守方办医疗卡,回国方不办医疗卡,长登后在已办的那方帐户里办理“增添家庭成员”即可;

5、当一家人短登后,一方留守或短期内长登,另一方回国但打算做非税务居民,也不打算来年报税,那么也可以办理上面第 4 点的证照,但要注意:银行帐户最好分开并告诉银行其中一方是 non-resident,牛奶金、GST退税只能由留守那方申请,填写配偶信息时指明配偶是 non-resident(金额计算会有不同),医疗卡也只办留守方的。

总之,移民是家庭的迁徙活动,也是调整家庭发展计划的时期,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到一个新的地方就要先了解当地的规矩,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再行动。同时我们要谨守一条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加拿大是著名的福利国家,但同时有严格的税收系统来充实国库,以支持这么广泛的福利分布。

2012/12/04加拿大报税

Comments Off on 加拿大新移民如何报税?

加拿大新移民如何报税?

又到一年报税季节,对于加拿大新移民来说,这是不可不关心的话题。毕竟,加拿大的税务制度和中国有很大不同。

加拿大的所得税分联邦和省两部分,联邦税是统一的,但每个省的省税都有所不同。

谁需要报税?

税务居民和永久居民身份是两个不同概念。只要是上一年进入加拿大的新移民,在加拿大建立紧密的居住联系,比如在加拿大拥有一个家,有配偶和孩子,有个人财产,或有社会关系等,在税务上就会被认定为居民,必须填报上一年的个人所得税表。加拿大营利机构公司/单位会发出正式的税务单,比如在读学生的T2202A学费表、TA和其他雇员的T4和T4A收入表、T5存款利息表以及T3投资收益表等。

何时报税?

加当局每年3月份开始受理退税申请,4月30日前递交的申请可以很快处理,如果没有问题,可以在2周之内完成。5月份之后的处理速度很低。从前一年倒推到以前任何一个税务年,没有办理的报税统统都可以在这一年办理。比如2007年到加拿大,一直到2009年的税都没有办理,那么2010年可以办理2007-2009年的报税。

相关资讯:在加拿大如何买美股和加股?加泰证券(Questrade):交易佣金最低的加拿大本土券商(提供中文服务)

需要报税的资产

报税时要提供社会保险号(SIN),作为新移民,还必须在个人所得税申请表上填写入境日期。在入境日期后的个人全球收入都要申报所得税。全球收入包括全世界各地所得的工资、自雇收入、租金、利息、红利、资本增值和其他收入。但是,入境前的收入,一般并不需要申报所得税,除非在移民之前有在加拿大的工作及经商收入,有加拿大给予的奖学金或科研津贴,或有卖掉加拿大的财产所产生的资本增值,除了这些加拿大来源的收入,其余的入境前的收入都不需要申报。

有些新移民在国内还有一些财产,如股票,房产等。在税务上,这些财产的价值相当于在入境那一天的市场最高价。如果以后卖掉国内财产,只有超过入境时的最高价的部分要申报资本增值税。所以请保留所有能证明入境时的市场价的相关资料,以便将来卖出时申报资产增值或亏损。

如何退税?

新移民报到时会得到一份关于申请GST退税的表格,如果想得到从入境起到次年4月的GST退税,请务必填好寄出。以后每年申请GST退税相当简单,只要报税时在个人所得税表的GST退税那一栏打勾即可。国税局会根据个人收入计算相应的退税金额,并用信件通知结果。另外,孩子的牛奶金也是和个人收入挂钩的,所以新移民必须每年报税(即使没有收入),否则国税局没法计算牛奶金。

个人所得税申请表上还有联邦和省的各种退税,新移民报到的第一年基本上享有相同的退税福利,比如医疗费,捐赠退税等。但是,有一些退税额度新移民必须按入境后的天数除以365天的比例来分配,如基本个人免税额等。

2012/12/03加拿大报税

Comments Off on 加拿大新移民报税指南

加拿大新移民报税指南

新移民报税的优势

只要你住在加拿大,有工资收入、有银行的利息收入、有股票和房产的投资收益,都需要报税。如果是刚移民加拿大,现在仍没有收入,或只有低于政府免税额的收入,政府也鼓励你报税,因为任何加拿大居民都要申请联邦销售税和省销售税的退还,而没有收入的人士可能得到最高GST退税。

新移民一定要报税,即使收入不多或者没有收入也要报。因为你住房、消费、有小孩等都能退税,并且政府返回的税表还是你的居住记录、申请小孩牛奶金、担保国内亲人事宜等的重要文本。

此外,申请儿童福利金和辅助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牛奶金的家庭也要报税,因为政府是以你今年的税额决定下一年的牛奶金数额。报税还可以将你在加拿大上学所交的学费用于以后年度中正常收入的税金抵扣。当年的报税单也是你申请家人来加国的必要支持性文件。

换发枫叶卡须附两年税单

根据加拿大移民部最近修改规定,要求换发枫叶卡者须检附最近5年中任何两年的税单,作为居住证明。但不少申请成为“非税务居民”(non resident for tax purposes)并与具有公民资格配偶在海外同住的永久居民,因未报税,担心换发枫叶卡时遭退件。移民部回复询问时表示,应提出书面解释,仍会受理。

根据规定,永久居民须在5年内于境内住满二年才能继续换发枫叶卡,但若是具有公民身份的配偶陪同在海外居住,则不受此限。

相关资讯:在加拿大如何买美股和加股?加泰证券(Questrade):交易佣金最低的加拿大本土券商(提供中文服务)

三种方式报税

加拿大纳税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网上申报、电话申报及邮寄方式申报。

电话报税(Tele file)及网上报税(Net file)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不过报税人需要有税务局给的使用代码(Access Code)。在你报了第一次税,税务局开始有了您的报税记录之后,税务局就会在每年的1月将此代码寄达您家中。使用电话或网络报税,除税务局特别要求外,一般不需附交任何凭单或收据之类的支持文件。税务局通常约在两周之后寄发评税通知(Notice of Assessment)及退税。

邮寄方式报税是最原始的报税方法,即在用于报税的个人税表(T1General)上手工填报各个项目的数额。填完表格后还有余地做修改,很适合报税项目简单、初次报税的新移民。要提醒大家的是,纳税人有责任保留财务及税务数据6年,以备税务局随时审查。

加拿大报税

Comments Off on 什么是自雇?加拿大自雇人士的税务如何处理?

什么是自雇?加拿大自雇人士的税务如何处理?

自雇在加拿大是一种普遍的就业方式,自己当自己的雇主,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越来越多喜欢自由职业的人士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加入到了自雇的行列,自雇人士队伍不断壮大,1983年加拿大自雇人士约有154万,到2000年达到238万,2011年已达267万,还有不少受雇者想将自己的工作性质变成自雇。

加拿大税务局特别印制一本名为“雇员还是自雇(Eemployee or Self-employed)”的小册子,说明如何判断你是自雇还是受雇。确定是自雇还是受雇通常取决于你对所做工作的控制程度。一般来说,如果你自己控制工作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自己提供工作用的工具;不需要接受他人的工作指导,只需要报告工作的进度;经济上自负盈亏并支付相关费用,那么你就可以算自雇。反之,如果你的雇主决定你的工作地点,时间、方式、工资的多少,并提供工具,监督你的活动并且评估你的工作质量,你就属于受雇。

自雇不一定非要注册公司名称。没有注册公司名称也可进行自雇并抵扣相关费用。是否注册公司的区别是:不注册公司名称,自雇只能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注册公司后商业活动可以用注册公司的名称进行,如果注册的是无限公司,其行为与个人行为等同,申报的也是个人税。如果注册的是有限公司,则按有限公司规定申报公司税而不是个人税。

自雇人士需要填报T2125表来申报每年的收入和费用支出,并计算生意产生的利润。常见的费用有: 广告费、会计费、律师费、咨询费、坏账损失、运输费用、牌照、商业税、贷款利息、服务费、办公费、电话费、雇员工资 (包括CPP及EI) 、商业保险、水电气费、维修保养费、行政管理费、餐饮娱乐费、租金、地税、差旅费等。

自雇人士如果在业务中需要使用汽车,需要按业务用量与自用量的比例(按里程数计)申报自雇佣的汽车费用开支。具体包括汽车保险费、牌照登记费、汽油开支、维修开支、购车贷款利息或租赁费等。如果是购买的汽车,每年的折旧开支也可以作为费用。自雇人士需要保留好汽车使用里程登记记录以备税务局查帐时使用。

相关资讯:在加拿大如何买美股和加股?加泰证券(Questrade):交易佣金最低的加拿大本土券商(提供中文服务)

自雇人士如果在家开展生意,可以把家庭住房的部分空间划作专门的办公区间,可按使用面积的比例分摊相关房屋开支,从自雇收入中扣除。不过需要注意,税法对生意用家庭住房支出的抵扣有严格的规定。第一,抵扣生意用家庭住房支出须符合以下两条的其中之一:是开展生意的主要地方,或该空间只用于生意及经常在此接待客户;第二,若提取折旧将来住房出售时可能会有资本增值税需要缴纳; 第三,当年家庭办公费用抵扣额不能超过抵扣前的盈利,未抵扣部分可结转到以后年度使用;第四,生意与个人共用部分支出须根据面积及使用时间按比例分摊。

如果你或你的配偶或同居伴侣在2011年是自雇人士,那么你2011税表必须在2012年6月15日前递交出去。如果需要补缴税款,则你必须在2012年4月30日前先向税局缴款。也就是说,自雇人士报税到期日期虽然是6月15日,但如果有欠税,需要缴纳的日期与其他人一样,都是4月30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不作为具体的理财建议,若需具体的建议,请咨询合格的理财顾问)

加拿大报税

Comments Off on 在加拿大继承海外遗产需要纳税吗?

在加拿大继承海外遗产需要纳税吗?

屡获殊荣的新闻记者格兰特•罗伯逊(Grant Robertson)日前在《环球邮报》发表文章称,加拿大人口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移民国家,而且每年的移民数量还在不断上升,就理财和税务筹划而言,来自异国他乡的加国居民可能会面临一些额外的挑战。为了避免吃亏,最好了解一下加拿大《所得税法》(Income Tax Act)的相关法规,尤其是继承法(inheritance laws)方面的规定。

满银夏里斯私人银行(BMO Harris Private Banking)副总裁兼全国理财服务主任萨拉•普兰特(Sara Plant)表示,与过去相比,加拿大的的全球性越来越明显。

她说道:“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即这里有些家庭在世界各地的其他司法管辖区拥有资产。不一定仅限于他们所来自的地方。例如,某个人可能是从印度移民过来的,他/她在美国有些亲戚,在英国也有亲戚,这个人在这两个司法管辖国都拥有资产。”

普兰特女士说:“我们常常看到如下情况,那就是当一个人从其他国家移民过来时,他们将自己对继承法的认识一同带过来,但他们的认识不一定总是正确的。”

相关资讯:在加拿大如何买美股和加股?加泰证券(Questrade):交易佣金最低的加拿大本土券商(提供中文服务)

那么,将要继承海外遗产的加拿大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遗产理财规划师表示,越早开始进行规划越好。

有理财顾问建议,如果你将要继承的海外遗产金额比较可观的话——例如超过$100万元——你可以成立一个遗产基金(inheritance trust),以免于纳税义务。

但是,帝国商业银行私人财富管理公司(CIBC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税务和遗产规划主管杰米•戈隆贝克(Jamie Golombek)表示,基金必须在留下遗产的人未去世前就已经成立,才能享有免税优惠。

戈隆贝克说:“你可以免税继承这笔财产,但如果你将这些钱进行投资,你就需要每年根据收益额的多少来缴纳税款。”

加拿大皇家银行财富管理公司(RBC Wealth Management)移民投资计划(Immigrant Investor Program)主任里图•纳拉延(Ritu Narayan)表示,加拿大的很多新移民对自己在拿到一份遗产之前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规划并不十分了解,因为他们一直在为与移民过程相关的其他事情而忙碌和操心。

纳拉延女士说道:“他们往往会说‘我们此前并不知道’,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获得永久居民身份上。这是我们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考以下链接:

加拿大税务局(英文):www.cra-arc.gc.ca

加拿大财政部(英文):www.fin.gc.ca

2012/11/29加拿大报税

Comments Off on 加拿大万万税?

加拿大万万税?

每年的3月和4月都是加拿大税务公民的报税季节。拿着就职单位发出的收入总表,银行提供的利息和投资理财收入明细,或上邮局取一份报税表,或者上税务部门网站下载一个电脑报税软件,语言表达能力强一些的拨一个政府部门的报税电话,老老实实向加拿大税务部门汇报自己个儿去年全年的收入状况。然后由政府部门计算出你该缴纳的去年收入所得税。每到这个报税季节,全加拿大的纳税人都得抽出一天的时间,认真填写或汇报情况。如果申报的收入情况引起税务部门的怀疑?嘿嘿,除了会被要求补充资料,还会被列入黑名单,在之后的3-5年里,税务部门都会对你的申报严加审核,一旦发现偷税漏税肯定严惩不贷。

以前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句调侃的话,叫做:“资本主义的税,社会主义的会”。加拿大自打诞生之日起就没和社会主义沾过边,这样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咱们眼里那肯定就是一个高税率的“万税国”啊!

和中国不同,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包括联邦税和省税两个部分,依照每个人不同的年收入,联邦所得税的征收税率从15%到43.7%不等。比如说有一个年收入10万加元的高级白领,那么他的联邦所得税计算应该是这样的:头42707元按照15%的税率计算,从42708到85414元就按照22%的税率来计算,85415到10万的那一部分则按照26%的税率计算。按照这样的计算公式,这位白领在第二年需要缴纳的个人联邦所得税费大约是19732元。得,1/5的收入进了政府的腰包了。

这还没算完哪,交完了联邦税还得交省税,加拿大每个省都有独立的税收征收部门。和联邦政府相比,省税的税率稍微低一些。37013元以下是5.06%,37014到74028元是7.7%,72293到83001元是10.5%,83002到100787元是14.7%。总的缴税金额大约为7624元。将近8%的钱又没有了。真可谓是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所以说这样一个年入10万加元的高级白领每年给政府交的所得税大约是27356元。换句话说,他每年有超过27%的钱落入了政府的腰包。每个月实际到手也就刚刚超过6000块。这6000大洋除了要支付日常伙食和交通费外,还要支付房屋按揭,水电费,网络电视费,电话费,医疗保险费,孩子的托儿或学费和其他杂费。除非配偶也有工作,否则每个月也剩不下多少子儿。

相关资讯:在加拿大如何买美股和加股?加泰证券(Questrade):交易佣金最低的加拿大本土券商(提供中文服务)

活人的税不好征,那就征死人的吧!

和中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扣缴制度相比,中加两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在加拿大如果年收入(中国是按照月收入)低于一定金额时(大概是每个月900加元的样子)免缴个人所得税,这点和中国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加拿大还有抵扣税和退税制度。

比如说,如果某个纳税公民去年的年收入低于10700元,那么除了不用上缴个人所得税,联邦政府还能在新的年度退几百加元给该公民作为日常购物消费税的部分返还。另外,如果个人收入超过了打税底线,该公民可以凭过去五年里的学费收据,月票存根和搬家费收据等等抵消一部分所得税税费。虽然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不低,但调查显示在逃避税和社会公义之间,大部分的加拿大公民还是乐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多缴一些税给国家以维持本国的社会福利系统。

根据一个名为Broadbent的研究中心对加拿大各地2000个民众的调查显示,23%的受访民众非常乐意多付一点所得税,41%的民众倾向于多付一些所得税。即便从所访民众的政治立场来看,72%投票给代表劳工阶层的自由党和新民主党的受访民众认同多缴税。即便是在投票支持代表资本家立场的保守党受访民众中也有58%的人支持多缴税。研究中心的老板认为,该项调查结果显示加拿大的中产阶层或者高收入民众都愿意多付一些所得税以维持该国社会的福利体系和国家公义,加拿大民众并不希望社会贫富过于悬殊而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当然整个国家不能只要求个人牺牲付出,受访民众更希望企业界也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希望把企业税调高到21%,69%的民众支持对超过500万加元的遗产征收遗产税,83%的民众支持对年收入25加元以上的富人多征税。

人都是很现实的,即便有维护社会公义心的加拿大民众也是如此。当被问到“让政府多征你的税好不好时”很多人还是选择了摇头。现实的不光是个人,政党的政治家们在选票的压力下也不得不从现实考虑。获得劳工阶层支持的新民主党只敢高呼对企业增税,而背后获得大企业和富人支持的保守党自然是只考虑对民众多征税了。所以有评论家认为,政客们与其动脑筋征活人的税而触动众怒,还不如先对死者征税,反正死人又不会有什么不满。所以还是先开征遗产税吧!加拿大的人口和经济规模都只有南边山姆大叔的1/10。据说2013年,美国政府能从死人身上征到大约400亿美元的遗产税,那加拿大估计也能征到40亿加元吧?就算加拿大贫富差距没有美国大,大富翁人数少点,打个对折总能捞个20亿加元吧?虽说杯水车薪干不成大事儿,总好过没有吧?

2012/11/26加拿大报税

Comments Off on 加拿大个人免税储蓄账户(TFSA)的年免税额将提升至5500加元

加拿大个人免税储蓄账户(TFSA)的年免税额将提升至5500加元

加拿大联邦政府今天(26日)宣布,从2013年1月1日开始,个人免税储蓄账户(TFSA)每年的免税额由原来的5000加元每年提升至5500加元。

这也就意味着,加拿大公民可以每年在自己的免税储蓄账户里存5500加元,如投资所得仍在免税账户里,将不须课税。

免税储蓄账户计划于2009年开始,明年1月的这次调整是政府第一次对该计划作出调整。

根据政府的报告,现在有820万加拿大人开设了自己的免税账户,2011年有250万人存满了5000加元的最大免税额。

网友评论:以后每几年就会增加一些。。毕竟还是有通货膨胀滴。。不过增加越多越好!!

网友评论:很明显政府鼓励大家投资滴呀,对于投资爱好者来说,是好事呀,又多了500块钱可以投资,而投资所得收益完全免税哦

网友提问:怎么开这这个账户呢?新移民,对这个账户一无所知。。

回答:去银行和他们说你要开一个免税账户就可以了。他们就会帮你开。前提是你在那个银行有支票和储蓄账户。也可以去具备开立TFSA账户的其他金融机构开户,比如加拿大本土券商Questrade(加泰证券)

网友提问:求问,这到底能省多少税呢,开了2年多,从来没用过。。。

回答:是免税,你存进去的钱的增长是不用交税的,银行给的rate大概就是1.25% annually。TFSA算是一个存钱罐, long-term isavings,你每个月存点,再加上interest,不知不觉中你就会有一笔可观的私房钱

网友提问:就是说每年存5500以内,然后一直累计,但免的是什么税啊?难道银行里的存款也是要纳税的么?不太懂。。

回答:对,赚到的利息算是一种收入,收入都是要纳税的,普通的savings account里钱的增长会打税的,例如你的saving acct里有10000加币,银行利息赚了100,这一百要打税,也就是说,你不能全拿到这100快,实际能拿到的就是67快,同样情况,在TSFA就免税,也就是说你能拿到100快,不要付任何税项,取出来也不用付税。

返回顶部